首页 > 财经 > 正文

“马云创业失败4次才有了阿里”—用7个变量实现“颠覆式成长”
2019-09-20 08:06:03   来源:东方头条   

刚毕业的年轻人,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这特别正常。

马云曾在演讲中表示:“他找了30多份工作都没有被录取。5个同学考警察学校,4个人被录取,他没有;24个人应聘一家快餐公司,23个人被录取,他也没有被录取。”

在做互联网创业前,马云已经两次创业失败。在开始做互联网时,没有任何资源支持,“十八罗汉”凑了50万元,但没想到熬到第八个月就没有钱了。后来马云和蔡崇信去硅谷融资,被30多个风险投资基金拒绝。

现在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大公司,马云的这种无数次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完全符合颠覆式成长。

《颠覆式成长》一书中,提出了颠覆式成长的概念:成功没有捷径,颠覆也会令人心生惧意,但在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上的回报,会让你克服这种恐惧、让你不断尝试,不断精进。S型曲线精进模型将帮助你预测自己创新的成长周期,洞悉颠覆自我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在变革与颠覆中从容应对,并利用它所赋予的优势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成功没有捷径。“颠覆式成长”的非线性模型——“S型曲线模型”是什么?S型曲线模型最早由埃弗雷特·罗杰斯在1962年提出,用以解释某个创意或产品会在什么时候、以何总形式被大众接受,并揭示出其深层次的原因。

现在我们用S型曲线来诠释一个人或职业发展上的颠覆式成长过程。

S型成长曲线在刚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平坦状态,而后突然出现爆发性的增长趋势,并最终在高位保持平稳。主要强调厚积薄发,以及在巅峰平稳时及时反馈,寻求新的目标。就像马云在阿里巴巴发展得最辉煌的时候,选择了卸任,马云需要新的梦想或目标了。

“S型曲线模型”能帮我们窥见内心的心理活动,最初阶段进步缓慢,不要太着急,慢慢的琢磨出自己的道路后,然后陡峭上升,这个时候是工作发展最如意的时候,但当在高位平稳后,人奋斗的激情消失,会产生倦怠心里,所以这时候又需要新的目标来超越了。

S型曲线模型强调厚积薄发。为什么每个人要抓住“颠覆式成长”的机会?

也许我们成为不了马云,但我们可以通过“S型曲线模型”来改变自己的职业发展。

比如你现在要在一个陌生的领域的工作,你首先要了解工作流程,学习工作技能,学会和同事们相处,和客户建立合作,处理和上级的关系等等,但最初你处在“S型曲线”的最底端,工作适应得有些困难,这个时候,你不需要焦虑或者沮丧,保持耐心,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发力,当付出达到一定顶点时,你的工作成果就会爆发式的增长,然后就会获得领导、同事的认可,最后升职、加薪。

很多职场中的人不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想转行,但又害怕风险,但任何工作都是有风险的,刚开始转行就像“S型曲线”的底端,一直平稳,没有显著的成长波动,但只要你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目标是什么,改变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能力,保持耐心并坚持不懈,然后运用变量条件就可以实现爆发式的增长。

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目标是什么。那么我们普通人能否实现自己的“颠覆式成长”呢?

一、做勇敢的拓荒者

万事开头难。不管我们是要跳槽转行还是进入一个新公司从事新的工作,首先第一件事要搞清楚自己“我要做什么”或者“我的目标是什么”。马云在28岁前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后来他想创业,但具体要做什么,也是在实践总结中得出,最后要做互联网。

在S型曲线的初始阶段,因为涉足的全新领域,必然要承受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所以在准备冒险前,一定要学会在行业环境里区分竞争风险和市场风险,从而辨别真正有价值的工作。什么是市场风险和竞争风险?

市场风险:就好比你发现现在很多人亚健康,你想开发一款养生能帮助人健康的产品,但你不确定这款产品是否在市场大卖。

竞争风险:就好比你和很多竞争对手瓜分同一个市场,需要展开激烈的竞争。

我们只有真正辨别风险,并明确哪一种风险更能帮助自己得到期望的回报,才能快速攀升到S型曲线的顶端。

最初阶段承受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

二、正确匹配自身优势与潜在机遇

马云非常有个人魅力及领导能力,用现在的话说,他特别会吹牛,让各路神仙都信服他讲的话,并投资,一起做生意,同时马云格局比较大,看得比较远,有超前预知的能力,在大家都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还有的认为是骗子的情况下,他就已经预估到了互联网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S型曲线中成长最快速的阶段,就是将自身的优势和潜在需求完美结合,然后通过实践解决各种难题,披荆斩棘后一定会颠覆式成长。

想弄清楚自己的优势,问自己几个问题:

哪些是你赖以生存的技能?

哪些事能激发你强烈的情感?

是什么让你显得与众不同,甚至另类?

你有哪些来之不易的技能?

在清楚的了解自己优势后,找出那个核心并独一无二的优势,它是颠覆式成长的强力支撑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找到真正适合你的领域和工作。

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

三、让制约创造价值

在S型曲线的发展中,如果没有制约,思维方式可能会僵化,影响快速增长。在制约环境中,人容易感受到压力、紧张,这能够激发人的学习能力,包括加快学习速度,准确地预测行为结果,从而形成自己的方法得到最优的结果。

在企业中我们可以把制约理解成KPI考核,马云曾说,没有KPI考核,理想就变成空想。一听到KPI考核每个人都头疼,都讨厌,倍感压力,但有KPI这种制约,员工才有结果导向、效率意识、组织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等,然后才能高效为公司,为客户,为社会创造价值。

而个人想取得一番成就,在S型曲线的过程,走的更快,做任何事必须要有目标,有截止期限,有结果意识。

制约能激发人的学习能力。

四、自恃扼杀创新

阿里巴巴价值观的第三条是,拥抱变化: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在S型曲线的高速成长过程中,可能你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公司的管理层或在一些核心的位置,但一个人的成就越多,越容易依仗资历,有某些方面的优越感,看不到潜在的风险。

自恃是指随着我们资历增长而形成的心理上的某些优越感。一个在公司工作几年的老员工就很容易陷入这种偏见,认为新来的员工不如自己,不愿意听新人的建议。马云在演讲中说,这是个高速变化的世界,产业在变,环境在变,竞争对手在变,我们自己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与其控制变化,不如拥抱变化,迎接变化,勇于创新。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实现创新的想法。

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五、多维度生长爱尔兰剧作家、评论家萧伯纳说过: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有时候一味地勇往直前换来的不是停滞不前,就是碰壁难行,所以有的时候需要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找到新的助力点和潜在的时机,调整成功的指标,为成长曲线的迅速上升积蓄力量。

阿里巴巴能发展到现今的规模,也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成功了,比如阿里影业在前几年都是亏损状态,有时候你需要损失一些利润来为未来的发展做基础准备。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提早的为未来的变化做准备,这样才能有永远持续发展的动力。比如最近大家都恐慌的中年危机,其实就是工作方式太单一,当市场经济不景气,在裁员或者辞退员工时,就没有更好的其它选择了。如果能未雨绸缪的多维度发展自己的事业,那么当风险降临,内心就不会慌张。

未雨绸缪,多维度发展。

六、坦然面对失败

马云在演讲中分享:如果你去创业,多花点时间去思考别人为什么失败,而不是去琢磨别人为什么成功。成功有很多原因,但往往不可复制,而失败恰恰是你可以不去重复的。

在颠覆式成长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你不要认输,不要放弃,去分析它,并总结经验与教训,失败才是你成功道路上的一笔财富。

马云在学业上,找工作上,创业上都失败多次,也曾1万次想过要放弃,但第二天早上醒来,他还是选择面对它,学会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只有失败,你才有机会进步和提升,而失败后总结出来的方法论是颠覆式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收获。亨利·福特说过一句话:失败只是重新开始的机会,而这次你会更加明智。

有失败经历的人,更容易成功。

失败后总结出来的方法论是颠覆式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收获。

七、探索精神,驱动未来颠覆者有别于他人的一个标志是:他们选择的是从未有人涉足过的领域。不论作为低端市场的挑战者,还是新兴市场的开创者,他们都能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尚未被定义的市场。

淘宝、天猫、支付宝等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阿里团队的强大在于有探索精神,迎难而上,只要能实现目标,他们可以想出千万种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仅帮助了中国大多数的企业,还帮助国外、全世界解决了生意难做的问题。

当你掌握了“S型曲线模型”的7个变量条件,不断刻苦训练后,就一定能得到“颠覆式的成长”,而颠覆自我的次数越多,你在人生中取得成就也越多。

END

参考文献

惠特尼·约翰逊 《颠覆式成长》

阿里巴巴集团《马云:未来已来》

相关热词搜索:有了 阿里 变量 颠覆 失败

上一篇:喜讯! 高新区又新增一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济宁知名律师   电话:0531-80961678
手机:18053115917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