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手术室里,他用一把“镜子”和死神争夺“生命要道”
2019-11-05 16:51:33   来源:东方头条   

肿瘤、异物、炎症、创伤

等原因引发的大气道狭窄

如“死神之手”扼住生命要道

分分钟夺人性命

武汉市中心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胡轶和他的团队

十七年磨一“镜”

练就“十八般武艺”

轻松解除众多患者的呼吸之痛

被患者称为“梦之队”

胡轶和“梦之队”磨的这一“镜”叫呼吸内镜。1996年呼吸内镜应用之初,只具备筛检、活检等简单功能。

2002年,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专家赵苏,第一次采用电子气管镜为一位肺部肿瘤患者放置支架。彼时,刚参加工作的胡轶从旁观摩,感到惊心动魄又无比兴奋。

享有“全省第一把镜”的赵苏教授将潜心探索获得的宝贵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医生,带出了一支湖北省支气管镜“梦之队”。

17年过去,内镜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当初观摩手术的青年医生胡轶也已成长为实打实的“技术控”。

视频中的手术为实拍。患者为60岁男性,气道肿瘤。位置正好处于气道分叉处,周围血管分布密集,肿瘤血供丰富,手术控制出血难。

另外,由于肿瘤位置正好在气管大小隆突之间,如果肿瘤不切除干净,会影响到病人以后的右侧肺部通气。

针对这类患者,过去大多数医院都是采用软式支气管镜下介入减瘤手术。但软支镜工作孔道小,需将肿瘤切割成小块分次取出,不仅容易大出血,一旦大块肿瘤组织脱落不能迅速清除的话,分分钟会阻塞大气道导致患者窒息而死。

所以软镜只能消除部分肿瘤,需多次重复手术。

为了一次就能完整摘除肿瘤,胡轶和团队决定为患者实行硬支气管镜气道肿瘤切除术。

胡轶介绍,硬支气管镜是将其插入患者气管后,将圈套器套住肿瘤,之后踩电刀进行收缩,再用硬质活检钳将肿瘤一次性摘除。

虽然整个手术过程不是很复杂,但需要设计精细,否则无法控制术中出血。

这对胡轶和他的团队来说几乎不是问题。一小时后,肿瘤被完整切除。患者顺利苏醒,感觉良好。

这不是“梦之队”做得最难的肿瘤手术。

不久前,一位66岁的肺癌晚期伴多处转移的病人被送往该科。肿瘤侵犯了气管隆突的三岔路口,将呼吸要道堵得水泄不通。

这位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虚弱的身体也无法耐受化疗。为此,胡轶和团队一起设计了个性化的抗肿瘤疗法——气管镜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支架植入术。

他根据患者各项参数定制了一个“人”形镍钛合金支架,利用纤支镜将其送入气管隆突三岔路口,并像小伞一样打开,成功将“拦路”的肿瘤组织推开。支架上承载的放射性粒子,将对癌细胞进行持续而精准的打击,同时不会误伤正常组织。

如今,一度徘徊在死亡线的患者恢复了顺畅的呼吸,复查瘤体明显缩小。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最快的肿瘤类型。除了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技术创新下,在气管镜下开展热消融、冷冻、支架、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多种介入治疗“组合拳”,被广泛运用绞杀肿瘤当中。

同时,作为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遗余力地致力于肺部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及晚期并发症的诊疗,为早期肺癌患者赢得手术机会,最大程度改善晚期病患的生活质量。

除了肺部肿瘤,在慢阻肺的治疗上,胡轶和团队也巧用呼吸内镜,做了诸多技术创新。

48岁的王女士是河南信阳一名小学教师,多年前患上慢阻肺和肺气肿,一直靠吃药控制。随后几年,她右中肺的肺大泡疯长,将右下肺叶完全压瘪,右上肺叶也被压缩得只剩10%。

去年7月,家人用轮椅将王女士送至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此时她肺功能极差,站着不动都气喘吁吁,离开讲台已接近一年。

胡轶指导她进行了6分钟步行试验,发现她在6分钟里只走了120米,而健康人一般可步行400—700米。这意味着,残余肺功能已不足以维持王女士的基本生活。

过去,像王女士这样的情况需要做手术切除肺大泡,创伤较大。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胡轶主任带领团队为王女士实施了微创的支气管镜下肺减容术:将纤维支气管镜从患者鼻腔送入,经气管将一单向活瓣支架置于病变的肺组织周围支气管中,通过这扇“单向阀门”,只让这部分支气管只出气、不进气,促使病变肺组织像气球泄气一样慢慢消肿、坏死、萎缩。

术后,王女士复查肺功能改善了60%以上,CT显示肺大泡明显缩小,达到了肺减容的预期效果。

科室常见的急症异物卡喉,对“梦之队”来说更是“小菜一碟”。他们每年救治气道异物患者30余例,卡喉异物包括花生、枣核、瓜子、骨头碎片等食物,以及各种各样的小物件。

尽管此类事故从数量上来说不算多,但一旦发生危害极大,属于呼吸学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过去,这种情况需要开刀取物,如今运用内镜技术,可实现治疗全程无创。

多年来,胡轶将呼吸内镜这一武器运用得炉火纯青,带领“梦之队”创造多个全省第一:率先开展气管镜下综合治疗狙击“慢阻肺”,首创3D打印支架为气管“补洞”,首推支气管热成型术成功治疗重度哮喘。

但在胡轶看来,这些创新技术如果只局限于一家医院,就无法惠及更多的患者,更不利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2017年,凭借危重气道疾病处置的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批成为湖北省首个国家级呼吸内镜医师综合培训基地。

如今,基地每年举办至少一场介入学术会议,下基层开展业务培训不少于10次,每个月组织基层医生来武汉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生技术水平。

来源:武汉晚报

采写:记者王恺凝 武叶 通讯员李蓓

相关热词搜索:要道 室里 他用 死神 争夺

上一篇:腰粗肚腩大?每天4式瑜伽练习,让小肚腩无处可藏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济宁知名律师   电话:0531-80961678
手机:18053115917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