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市界 杨丽雪
编辑 | 朗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批复了滴滴出行、摩拜单车在7月份递交的“减半投放”计划,滴滴、摩拜将在年底前缩减现有单车50%的投放量,并全部领回各区集中清理存放的车辆。
滴滴方面表示,将在年底前把北京市总量25万的小蓝单车,按2:1的比例置换成青桔单车,这意味着置换完成后,市面上将有12.5万辆青桔单车。摩拜也将把共享单车投放量从目前的70万辆减少50%,置换成“美团黄”款共享单车,这意味着置换完成后,市面上将有35万辆“美团黄”款共享单车。
也就是说,置换完成后,北京市地面上将会由此减少47.5万量共享单车。
我国共享单车模式自从2007年从国外引进发展至今,共经历了由政府主导分城市管理的市政公共单车租赁模式,到以永安行为代表的企业承包市场单车模式,再到ofo、摩拜等互联网共享单车模式三个阶段,从实体有桩管理到无桩管理,再回到以“P”型提示牌为桩的有桩管理,12年的发展时间里,可谓是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发展。
艾媒数据显示,2017年是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用户增长最为迅猛的一年,增长率高达632.1%,随后增长率骤降至14.6%。
(图片来源:艾媒数据)
在人口红利下野蛮生长到达瓶颈期后,如何提升用户体验以最大程度留存用户成了共享单车企业亟需考虑的问题。
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比达咨询发布的《2019年第1季度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众多影响共享单车用户体验的因素中,费用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共享单车的舒适度、使用流程和寻找容易度。
报告显示,在2019年第一季度,共享单车在操作流程、骑行舒适度和寻找容易度上都获得了较大改善,但是费用较高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图片来源:比达咨询)
随着共享单车补贴大战结束,资金链紧张导致企业运营困难,为了维持生存,多个共享单车企业相继涨价,共享骑行费用一度超过公交车费。
据悉,2019年4月以来,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先后在全国多个城市调整计费规则。4月,哈啰单车在上海把原先骑30分钟1元,调整为每30分钟1.5元。5月,摩拜单车宣布,未来共享骑行费用将由起步价和时长费两部分组成:15分钟以内为起步价1元,超过15分钟的,按每15分钟0.5元的价格收取时长费,不满15分钟的以15分钟计。时隔不到3个月,摩拜又在上海宣布,7月26日起,摩拜起步价从1元涨至1.5元,时长费不变。哈啰单车也在广州宣布,8月9日起,广州地区共享单车计费调整为每30分钟1.5元,相比之前每30分钟1元上涨了50%。
对于共享单车涨价,有网友在社平台上表示:“有这钱为啥不去坐公交车?”也有网友表示:“只要价格透明就好,产品服务调整价格本来就是一个筛选消费者的过程。做得好就双赢,做不好就退市以免扩大损失。”此外,还有网友调侃道:“看来是资本消耗完了,试图收割,准备看共享经济暴雷。”
(图片来源:微博网友评论)
你怎么看?共享单车涨价,你还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