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一般提起高性能的主机,大家都会联想到享受高性能的同时,也必须承受高性能带来的副作用,比如高噪音、高发热。但是有些设计独特的机箱,加上合适的硬件搭配,也许就能得到静音与高性能的平衡点。
本文作为抛砖引玉,也许你那边有更好的方案,欢迎各位分享你们的方案。静音电脑搭配首先是选择CPU
其实CPU的好坏决定了一台电脑的综合性能,以及噪音、发热等。
▲我有三颗CPU,分别是 R9 3900X、 R7 3700X 、以及 R5 3600X,我考虑了我的需求,我想了想,决定,用Ryzen 5 3600X作为我这台电脑的PCU,原因是,6核心12线程目前对于很多任务、软件、应用、游戏是正合适的,性能强劲、发热适中、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平衡点。
▲其实,第三代锐龙 Ryzen系列里,最具有性价比的就是两颗——R5 3600 与R7 3700X, R5 3600X的地位相当尴尬,加点钱就能上3700X........不过不可否认,3600X是AMD性能最强的6核心12线程CPU。其次选择主板
▲华擎主板的供电一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想要性价比的话,我觉得购买B450,然后通过无CPU刷bios,然后搭配R5 3600,也是相当不错,或者搭配X570 PG系列,也是非常具有性价比的选择。
当然华擎这块 X570 极限玩家4,也是非常具有他的特点,比如相当不错的做工,丰富的bios控制选项,庞大的M.2散热片规模,以及适当炫彩的RGB 灯。当然他也有缺点,我们后文慢慢阐述。
▲背面就是华擎这款 X570 极限玩家EX4主板的一些特点,不过标准版的EX7是不附带AX200的网卡,WiFi版会附赠AX200无线网卡,可以无缝接入WiFi6 制式,享受高速、低延迟的无线接入效果。
▲主板一眼看过去,做工不错,8+4pin的CPU供电,就算3700X甚至3900X都能胜任,厚实、大面积的M.2+PCH散热片映入眼帘,平常散热可以蹭显卡的散热,或者PCH风扇也能关照到。不过这种复古式的一体式散热片,对于部分的PCI-E 4.0的M.2 NVMe SSD有兼容性问题。
我承认,我选择这个块主板是因为他的8个SATA 接口,因为我电脑上有7个硬盘,刚好,这块主板可以满足我这方面的需求。
▲CPU供电区域,采用8+1+1相供电设计,MOS上都有被动散热片加以覆盖。散热片的后端是i/o装甲区域,上面除了有华擎的LOGO之外,还有产品型号,这两部分都有RGB效果,可以在bios里面进行控制,或者采用华擎官方的灯效控制软件加以控制。同时内存插槽上方还有RGB 12V的信号口,方便风冷、水冷散热器就近插入RGB 12V接口、
▲内存插槽区域就是常见的2*2双通道DIMM了,一般推荐像上图一样,插靠外侧的内存插槽,这样兼容性与性能都是最好的。
▲8个 SATA接口,对于我这种硬盘超多的人来说,是个福音,当然我可以再买NAS,但是我手上就有台NAS了,目前不想再加NAS了,PCH上有散热风扇,日常运行时,噪声微不可闻。2*2 USB 3.0机箱前置插口,一个USB 3.1 Type C 机箱前置插口。
▲面积非常大的M.2 + PCH散热片,可以为PCH跟 两条 M.2 NVMe SSD提供辅助散热,第一条PCI-E X16全尺寸显卡插槽有钢铁装甲加以包裹,此外还有3条PCI-E 1x的扩展卡插槽,一条副显卡的全尺寸插槽。此外,还有一条为M.2 无线网卡网卡所保留的M.2插槽。
不过这么大尺寸的散热片,对于一些自带巨型散热片的M.2 PCI-E 4.0 NVMe SSD有兼容性问题,一般我更推荐拆了这个散热片....因为拆SSD散热片有可能把SSD拆坏。
▲板载声卡来自小螃蟹,支持7.1声道输出,旁边是它的滤波电容。
▲i/o接口,可以看到有6个 USB 3.0 接口,以及一组USB 3.2 Type A /C 接口,板载intel千兆网卡接口,以及板载7.1声道输出。,这个i/o挡板跟是WiFi版共用的吧???内存我可以选择超频性能好的
▲电源进线端有酷冷的LOGO跟电源总控制开关,右侧这个则是风扇转速切换按钮,按压进去则风扇进入静音模式。
▲模组线中的显卡供电线采用16AWG,能够为显卡提供更好的供电传输支持。当然魔术贴、扎带这种必不可少。
▲全模组电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确定使用多少模组线,这点非常不错。静音机箱解决很多问题
▲市面上很多很多钢化玻璃侧透机箱,但是我这种多硬盘党+全塔爱好者+静音爱好者,很难找到我心仪的机箱,直到我看到这个,闭嘴牌的 Dark Base 900!!!!! 他满足了我对于机箱的要求!
▲这个Dark Base 900机箱超大,而且跟市面上那些妖艳的机箱不同,一种厚重、朴实、静音的风格扑面而来。整个机箱非常厚重。空箱就让我扛得困难,各种静音防尘、易清理、模块化设计深深惊艳了我。一句话低调奢华有内涵。
侧盖板四周的栅网可不是装饰哦,平常也肩负着进风栅网的作用,还可以适当滤除空气中的脏东西。
▲顶部的前置面板迎向使用者,十分的方便。USB 2.0、3.0都有。前置耳麦接口也是十分方便。
▲前置可侧开门的面板,内带有消音海绵,可以吸附噪音,当前门关闭之后,风从旁边的进风栅网处进入,当们打开后,风直接从风扇吸入。风扇前面有防尘网。
▲你以为两侧盖板上面的闭嘴(Be Quiet!)是装饰???不不不,这个在必要时可以拆卸,可以用来装水冷冷排,或者装风扇,辅助机箱的散热。
两侧盖板上面同样有消音海绵,为静音保驾护航。
▲全塔机箱的架构,模块化的设计,机箱内部套件都是可以通过拆除紧固螺丝加以拆除的,甚至到最后,可以拆的只剩一个主板PCB背板,作为开放式平台之用........这个极致的搭积木手法啊。不过自带的7个SATA硬盘位,真的很适合我这种多硬盘用户。
▲底部进气通过四周的进气栅网后,再通过过滤网才会被电源以及两个底部风扇(没有预装,需要自己添置)吸气。不过要装风扇需要拆除底部的一个硬盘位。如果底部装风扇可以形成底部垂直风道。
电源位采用独立架子+可调区位设计,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源进行调节,但是电源的出风竟然不是直接出风,这点容我三思下。
▲最底部是四个支撑脚,再往上就是拉丝的金属表面。跟前置面板、顶部面板一样,都是铝合金拉丝工艺,除了顶部有适当开孔之外,其他拉丝表面是不透风的,可以减少噪音溢出,同时让风从进气格栅跟滤网通过的话,可以提高机箱内部套件的使用寿命。
▲背部的背线空间适当,理线槽跟理线区域丰富,加上全塔的结构,能够十分轻松的加以理线。
▲所有硬盘架可以通过手拧螺丝加以拆除或者装配,但是硬盘无法快速拔插,还是需要打开两侧盖板才能拆除。机箱内部有搭配一个多路小4pin HUB风扇转速控制器,只需接入SATA供电即可,如果多装机箱风扇,都可以装入这个HUB,此HUB最大接入7个风扇,再右侧有个2.5寸硬盘专用硬盘架。
但是3.5寸硬盘架也能装sata SSD哦,而且一个硬盘架可以装入两个——前提是要使用机箱配套的螺丝,不然可能出现硬盘架装不回去的窘境。
▲顶部的风扇位可以支持 1*20CM风扇,或者2*14风扇位,或者4*12cm风扇位,可以支持360/480冷排(但是装起来需要拆装顶面板)。
加上左右盖板也可以装风扇,这个机箱如果真的要装满风扇,那是十分多多多的!!!!!
可以这么说,这个机箱对于风冷的兼容性非常非常高,但是对于水冷的兼容性差一些,需要拆装部分套件,不过考虑到静音以及安逸程度,明显静音机箱要选择风冷会比较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