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你相信的都是你愿意相信的?未必!科学家早已告诉你:记忆有时差
2019-09-27 17:56:21   来源:东方头条   

一、你的理智可能只是你以为的

有句话说:“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去超市给爸妈买礼品,选择了曾厌恶至极的脑白金。

听少儿培训机构销售说:“你娃有天赋,不学这个可惜了。”知道这是销售套路,但终归没过多久还是去报名了。

明知双十一是营销好时机,且当天购物未必实惠,但你还是不肯错过。

以上种种,都有一个共性:心知这是不真实的/讨厌的,但偏偏自己真就这么做了。

这种现象,被称为“睡眠者效应”。

二战期间,美国为了调动士兵热情甚至让他们有为国不惜牺牲的精神,特花重金拍摄了一部战争宣传片,试图研究这是否可以点燃战斗热情。

观察结果让人们很失望,没有一丝效果。

但当九个星期后,科学家们再次确认效果的时候发现:观看了宣传影片的士兵明显比没有观看的士兵更有战斗精神。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和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在研究“信息高低可靠性的影响有多久可保持,会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时发现了这一规律。

态度心理学中,人们把说话者(或称信息来源)因威信因素产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相反效应的现象,称之为睡眠者效应。

也即: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信息发布者的记忆逐渐消退,而对信息内容保留记忆的现象。

二、你是如何在不自知中相信了你所反对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01 人们忘记发布源(名称)会更快于具体信息内容

其原理用记忆心理学解释就是:人名(机构名)是抽象概念,记忆比较困难,而事情却是比较具体、比较形象的,这种形象具体的东西更易于记忆和回忆。

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结果也恰恰能说明这点:

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

这就说明:人们对有具体意义和情节的事物记忆的更为清楚和长久。

02 信息发布主体影响力的逐步减弱和“意义障碍”的消除

在接受信息初始,信息接收者会产生“意义障碍”,“意义障碍”主要有信息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两大类,而情感障碍主要由接收者对发布者的认可度影响。

“意义障碍”所造成的影响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信息的理解和接纳处于停滞或进展缓慢状态。

但随着时间推逝,信息发布者的影响力逐步减弱,“意义障碍”也逐渐缓解,此时“睡眠者效应”开始显现。

刚刚看完战争宣传影片的美国士兵之所以没有态度变化,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知道影片正是美国政府为了促使他们投入战争而拍摄的,另一方面此时处于信息的“意义障碍”期,所以在开始会看到观影没有任何效果,但在一定时间后,随着发布方印象的淡化和“意义障碍”的解除,致使他们最终真的如发布者所愿,奋力战斗。

03 情绪并不会跟随信息内容保留记忆

我们的认知里,情绪会跟随事件内容而被记忆,但事实是:情绪跟随的是发布主体。

也就是你厌恶或者喜爱的发布者发布完消息,在一定时间后保留的仅是信息部分。

美国几乎每次选举期间,都会有竞争者制作恶意宣传片诋毁对方,民众也能在片尾看到是谁花钱拍摄,心中都清楚这是为选举进行的恶意行为,对此大家是深感厌恶的,但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被诋毁一方的投票越来越少,恶意者目的达到了。

三、记住三点,避开“睡眠者效应”陷阱

据科学家统计,现代人每人每年通过电视、广播、网络、邮件等的形式接收到的信息量是两万亿兆字节,平均下来就是每人每天阅读174份报纸。

在庞大的信息流面前,我们一不经意就会掉入‘睡眠者效应“的陷阱,那么有没有办法做到尽可能的规避?请做好以下三点:

1、警惕信息来源

不要把自己的理性想象的太过强大,最好的杜绝方式就在信息接收源头。

我们可以通过精简信息接收渠道达成这一步,比如你通常接收信息的方式来源是: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微信/QQ群。

那你可以这样:

(1)微信公众号及门户网站:以往推送消息是否发布过明显的谣言、虚假宣传,博取眼球类内容?是否经常转发各类广告?如有,取消关注;

(2)微信/QQ群:群内是否常出现不实言论和传闻,包括一些虚假类链接,比如有些群三天两头出现哪儿拐卖孩子,哪儿发现惊人秘密等,这种群就可以直接退出了。

怎么找到有质量的信息渠道:

(1)你尊重并信任的友人推荐,其实这点很容易做到,现在很多公众号都会做推荐,你关注了一个有质量的来源,就可以发现很多渠道;

(2)你关注的信息来源是否权威,这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检验门户网站,尤其新资讯新闻类的信息。

在各种广告以各种形式充斥我们身边的情况下,也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不要一不留神又套住了,我最常用的办法是:我不需要就不关注。

2、谨慎对待已经接收到的信息

有很多信息不需我们筛选就会直接进入眼球,这时需要这样做:

01 不是我需要的,直接忽略;

02 貌似是我需要的,但是不知真伪:

a. 寻找信息来源进行可靠性判断;

收到新闻资讯一类信息,查看发布者,到常用权威类网站搜寻是否有此新闻发出。以前朋友发来一条有信息量的新闻,正是通过这个办法验证到是虚假消息,因为如果有价值的咨询新闻类内容发布,第一时间也是在更正规更大的门户网站,而非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

对于宣传广泛但你收到内容的渠道不知是否可信的情况,可通过搜索查看是否有你信赖的渠道发布过,更可以看看宣传此类消息的大部分网站可信度如何。

网络问答越来越火热,对于那些既不认识,回答又不专业的建议和答复,直接忽视,因为可能他过的比你还糟。

b. 判断信息内容是否合理

曾经盛传“高蛋白减肥法”,核心是只吃蛋白粉等高蛋白类食物,不吃脂肪和糖类。但只要通过网络搜索或者咨询医生就可以了解到,这样做会引起蛋白质过量,同时会因为缺乏必需的脂肪酸、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造成贫血和营养不良。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内容的关键词、逻辑等进行进一步的判断筛选。3、审视判断和检验

想不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经中招?

那就时不时审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思考这些观点是怎么形成的?自己固有的,还是通过某种渠道建立的?并再次判断这个看法是否合理。

比如:

01 回想自己的一些看法(尤其最近新转变的),一些行为变化;

如:最近开始疯狂的报各类网上课程;最近很爱买各类养生产品。

02 思考这些想法和行为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开始形成并发生行为的;

如:好像都是这半年或者近一两个月开始的转变,起初是因为关注的某个平台发送了课程广告,虽然刚开始看的时候知道是广告,但看到标题因为忍不住好奇就点进去了,但是越看到后面就越相信,几乎都忘了这是广告,而觉得这就是自己必须学的东西;

03 判断这种看到课程就想报,觉得自己必须的想法是否正确合理。

如:课程介绍里说:“这是作为现代职场人必不可缺的技能。”,这时拿出自己的职业目标,看看这个课程是否有助于自己目标的实现,相关性大不大。

比如课程是Excel精通课程,确实很重要,但是你的目标是提升策划能力,争取更多项目操作机会,那它们就不相符了,这时你可能已经因为广告的强大进入睡眠者效应了。

如果觉得自己就是感兴趣了,建议稍等两天冷静之后再做决定。

“睡眠者效应”带给我们的不一定都是坏处,但是学会警惕和审视,却会让我们活的更清醒,即便开始的过程会有点麻烦。

相关热词搜索:都是 告诉你 时差 科学家 未必

上一篇:神仙吵架:华为小米高层互斥对方产品“没有实用价值”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济宁知名律师   电话:0531-80961678
手机:18053115917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