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酒香里的中国红 | 沉洲
2020-03-12 04:03:10   来源:东方头条   

酒香里的中国红

沉洲

二十世纪进入八十年代的时候,一年一度的春节供应开始逐渐丰富起来。那时,冰箱还是奢侈品,没能进入寻常人家。备好的鸡鸭鱼肉等一干年货,要分配到一整个正月期间食用,除了趁鲜现吃一些外,盐腌的盐腌,晒干的晒干,卤的卤炸的炸……家家户户都在为储存食物挖空心思哩。

闽都人多出一种手段:红糟腌制。

红粬酒糟

每到这个时节,我那位“站过鼎”的舅舅往往救兵似的被母亲请到家里。他从来都是不慌不忙套上围裙,把洗净沥干水的海鳗、黄瓜鱼切段的切段,切块的切块,有时也杂有淡水草鱼,统统用高粱酒、粗盐腌渍起来。忙完这些,才腾出手,开启家里去年榨酒后腌存酒糟的坛子,扒开表面一层氧化变黑的糟,舀出红丹丹的几大勺搁面盆里,再添加白糖、盐、黄酒、生姜末、五香粉等调料,反复搅匀。其实,散装红糟楼下的小店铺常年有货,只是自家的用料纯正,储存时间心里也有底。因为陈年红糟酒精味淡、不酸且糟香浓郁。做完这些,舅舅再忙里偷闲抽支烟,这时鱼肉们也腌渍了有一个多小时。逐一捏干水分,在一个敞口硋钵底,铺一层调制好的红糟,摆上一层鱼,再铺一层红糟,再摆一层鱼,最后用红糟封齐封密,让味道吃进鳗鱼里。上面还得压重物,把多余的水分压掉,再盖严实。

十天半月后,餐桌上缺菜了或者嘴馋了,便揭开硋钵盖子,用竹箸拨开红糟,夹出几块糟鱼上锅蒸,此时的糟香已经渗透到鱼肉纤维里,白白的鱼肉或结块或一丝丝的。味蕾留存的记忆很爽:正月里荤腻了嘴,糟鱼下饭,咸香开胃,那是我们的最爱。

当年跟在舅舅身旁为他打下手,得了几条经验之谈:先用盐腌不单是调味,关键要把鱼肉里的水分逼出来;一定要加高粱酒,除了酒香,还能强化脱水,使鱼肉紧结;鳗鱼块要切成长条,吃时方便剔除鱼刺。

二十多年后,我吃到一道传统闽菜——封糟鳗鱼,二者的制作方法基本雷同。商家的鳗鱼取中段,剔净骨刺,“高粱”换成了“花雕”,酒味没那么呛,咸味也没那么重。蒸熟后凉冷切片,再包上保鲜膜置冰箱冷藏,成为一道随时可以上桌的开胃下酒凉菜。商家的封糟鳗鱼,视觉上更讲究陈年酒糟的红艳,剥除多余的、氧化变黑的粗糟,只留周遭薄薄、艳艳的一圈,与切片鱼肉的白润相映养眼。而口感清爽、质地鲜嫩、糟香馥郁则大致是一致的。

封糟鳗鱼

我揣摩了很久,以为糟香是一种层次丰富的复合型香味。酿酒过程中,糯米糖化发酵生成了很多醇类、酸类、脂类物质,糟香不是单一的酒能代替的,应该比酒香更丰厚多元。它那种特殊的气味纠缠着米香、粬香、糟香,没有酒那么烈那么尖锐,醇厚是它的主基调。

在闽都福州,红糟做菜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味觉密码,寻常人家都能手到擒来。炒田螺、炒蟟囝(一种河蚬)、炒蕨菜、炒鲜笋这些家常菜,断然少不了先把一撮红糟在热油里爆出香来。这样的菜式,塑造了闽都这座城市的气质。

糟炒田螺

糟炒蕨菜

纵观八大菜系,红糟入馔,具有浓郁地域色彩,闽菜独一家,即是闽菜区隔于其他菜系一个独特之处,也是识别闽菜的标记之一。

闽菜里的红糟菜肇始于坊间,并始制于正月,这个时节是农耕社会的中国人忙碌一整年后犒劳自己的日子。有人开玩笑说,吃饭是为了肉体,喝酒是为了灵魂。这话有深意。酒是农闲的写意生活,酿酒成了正月里的必备。红粬米酿酒技艺是中原衣冠士族南迁入闽时带来的,它成就了独树一帜的红粬稻米黄酒。农闲时的中国人正月里忙于吃喝,这时收获和集中的食材最多,储存成了大问题。榨酒后的余渣弃之可惜,有人试着用之腌渍鲜鱼鲜肉,发现不仅能保鲜防腐,还能癖腥解腻,此外,红丹丹的颜色喜气洋洋,人见人爱,是纯天然的食品染色剂,也与一年之首的新春开门红氛围丝丝入扣。

后来,经过以掌勺站鼎为业的乡厨不断修饰、调整和丰富,成为烹饪闽菜时提味增香、着色用的专属调味品,并被广泛使用。就闽菜而言,红糟便是粤菜里不可或缺的蠔油。闽派红粬稻米黄酒有一千多年的酿造历史,产自福建的红糟色艳、香浓、味醇。

红糟有生糟、熟糟与粗糟、细糟之分,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封糟鳗鱼用的就是传统生糟,它含有糯米粒,显得粗糙,因为密封收藏,基本没氧化,故糟纯色艳,糟香浓烈。在砧板上用刀侧将生糟碾压再剁细,把采出的细糟与姜米入油锅煸香,添白糖、白酱油、清汤炒熟,中和掉生糟里的酵母味和酸味,使之变得柔顺可口,这就是熟糟。熟糟事先制作好,就像调味品一样,随取随用。

许多年以后,我的面前摆放着一盘闽菜里著名的刀工菜,一盘热气氤氲、色彩炫丽的淡糟螺片。

淡糟螺片

洁白瓷盘上,切得整整齐齐的西芹焯水后铺了一圈底,其上窝着一团白螺片,薄薄的螺片挂着淡淡的胭脂红,白里晕红,红里透白,因为刚出锅,细看,螺片上挂着的红色还在热气里变幻,一副晶莹剔透的样子。受热后的螺片边缘自然卷曲,舒展似花瓣。眼前的情形应了一句古语:秀色可餐。

淡糟螺片是闽菜里的经典菜肴,之所以淡糟,那是因为酒糟只负责上色除腥,用量适度,绝不抢一丝螺片的鲜味,喧宾夺主。传统上,这道菜叫淡糟香螺片。香螺原本生长于福建长乐一带沿海,后来被吃到珍稀,如今几乎绝迹,再用原名已名不符实。现在都是用稍次一等的红螺替代,也是价格不菲。若没有对比,很难吃出它们之间的微小差异来。这道菜用的糟比细糟还要讲究,是剁细后兑鸡汤,再用纱布滤压出来的红糟汁。

在聚春园,与烹饪大师杨伟华聊尽兴后,还到后厨目睹了他烹制这道名菜。

淡糟螺片

红螺六七两左右重的样子,敲破螺壳取出肉,摘掉尾部,刷去螺头黑垢,用番薯粉反复搓揉,一直到把它的黏液全部吸附掉,最后冲洗干净才罢手。

大凡海螺腥味都重,特别是它周身裹着的黏液。这让我想起一件旧事,上世纪六十年代自然灾害那几年,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正在读初中,他来自海岛县,山里人“瓜菜代”的年代,他们家却是“海货代”。家里常常喝不上地瓜粥,早餐只好煮一只瓷实的香螺,取肉蘸盐巴充饥。每到这种时候,他总是非常自卑,不敢和同学说话,唯恐满嘴腥味暴露家贫,遭人家嫌弃。以今天的眼界来看,他的行为无疑是暴殄天物。世事变迁,价值观迥然相异,让人感喟良多。

然后,杨大师片去螺头深褐色硬皮,选中间质地一致的,用刀侧拍实削正,感觉像方方正正的豆腐块。接下来,他以蝴蝶刀法平片出四块薄片,厚薄均匀,约0.5公分,压在瓷盘上背后图案还能若隐若现。他告诉我,平片时,手指按压的力道必须均匀适中,过头了会留下指纹,螺片会显出凹凸来。片得厚薄一致,是为了受热均匀。太厚不易炒熟,太薄没嚼头,易老不脆。

这样的做法,很有点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的锱铢必较。

淡糟螺片成为闽菜里著名的刀工菜,得益于宣传的锦上添花。闽菜大师强木根精于刀工,擅长烹炒淡糟螺片。有一回,他被请去电视台作表演,蒙上双眼操刀,把一颗红枣大小的黄螺肉,通过熟能生巧的滚刀法,转眼片成七八厘米的薄螺片。这一精湛刀工,被人们误以为是制作淡糟螺片,此后,这道菜肴的名声更是大噪。

生姜切片,葱白斜切成马蹄状,再将片好的螺片用绍酒稍抓去腥,进而丰富口感上的层次。此时,一锅清水已滚沸,凭经验加进一小碗冷水,把水温准确地控制在七十度上下,倒入螺片,氽至接近断生,捞起沥水。

炒锅置旺火上,因为铁锅传导热量,又不能让食材一下子凝固,热锅温油时,生姜、葱下锅,煸出香味,随即倒入红糟汁、白糖、盐、黄酒、芝麻油、湿淀粉调好的卤汁,烧开芡汁,再放入氽好的螺片,迅即颠炒七八下,让螺片挂上糟汁,除腥保留鲜度脆感。这旺火里急炒的火候,掌握起来还真非一日之功。螺片极易炒老炒硬,时间多几秒,就柴,就成牛皮筋,会累坏食客的齿舌。

淡糟螺片获得中外人士的一致喝彩,不只是选料稀奇珍贵,而且菜色和外形奇佳。薄薄的螺片吃起来香脆清鲜,肉嫩味醇,淡淡的酒意里,螺片的鲜活被彰显出来,恍惚间还有一丝回甘。

闽厨们已经发现红糟的胭脂红和白色搭配起来,特别让人赏心悦目,进而影响到味蕾,令人食欲大振。

生醉糟鸡是闽都人喜爱的一道传统名菜,正月里必上。做法上如今已有不少改进,譬如将生糟剁细,使之没有粗陋的米渣,化腐朽为神奇;譬如将微火煮到七分熟的小母鸡,置入冰块中,骤冷使其肉质收紧脆爽。接下来照旧是传统做法,剁下四肢和头,再对破切成四块,逐个蘸白酒泡姜丝的汤汁,并密封腌制一两个小时。生糟膏和入鸡汤,与黄酒、姜末、五香粉、白糖、盐、麻油调匀,鸡块再逐一沾染,继续密封腌制两三个小时。最后,将鸡块切成柳条片,拼上头、腿、翅,摆出鸡形。正宗地道的生醉糟鸡,耗时耗功,想一饱口福,提前一两天预定是肯定的。

这道冷菜色泽红艳,未粘到生糟的剖面则呈浅鹅黄色,刺激人的胃口。吃在嘴里,肉滑皮脆,入色入味。白酒和生糟的复合腌制,突显出“醉”的烹调手法。酒香、糟香交织一体,激发出隐藏于鸡肉里的鲜美,在醉鸡的味觉诱导下,抵达人亦醉的境界。奇妙的味道,传递出人生的幸福感。

上世纪改革开放后,海外华侨纷纷回乡寻根探亲,他们吃到改进后的生醉糟鸡,有人被其迷人的滋味陶醉,一时诗兴飘扬:只闻糟香不见糟,闻到糟香思故乡。大有世上的珍馐美馔也不抵眼前这一盘红糟鸡的感喟。这显然是对新版闽菜的一种褒扬,糟香已然成为识别故乡的密码。

煎糟石鱗腿也是类似的菜肴。石鱗就是福建野生特产棘胸蛙,属于一种山珍,如今已有少量人工养殖上市。这道菜的做法是取石鱗腿去皮,片开大腿肉,剔除骨头,再片开中腿翻出肉,露出中腿骨并保留。用红糟汁、黄酒、姜米、盐抓匀,腌渍三十分钟后,滗净汁液,沾上湿番薯粉。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卷缩呈花朵状。锅留余油,蒜末葱米煸香,下白糖、五香粉、芝麻油、盐调成的勾芡汁,再倒入石鱗腿,翻炒均匀出锅。成菜舒展如花朵,糟红肉白,外香里鲜,滋味甘醇。

闽菜里的红糟风味菜肴还有很多,淡糟竹蛏、淡糟炒瓜块、糟汁氽海蚌、煎糟鳗鱼、熘糟鱼卷、炝糟五花肉、爆糟鸭、拉糟排骨、灴糟羊腩、炣糟冬笋尖……道道风味不同。

一流的闽菜大师可以根据食材和菜肴的需要,选择匹配的红糟作配料,生糟熟糟、淡糟浓糟,有时则仅用浅浅的糟汁。红糟烹调,手法众多。拉糟、炝糟、煎糟、爆糟、醉糟、灴糟、炣糟……妙用红糟能使菜肴发生微妙的变化,变出多味,但今天国际一体化的快节奏,已经模糊了传统边界,在闽菜里,灴、炣这样的字眼已经在现代汉语里消失,爆炒煎等烹调手法也渐渐趋于雷同,而新的内涵正悄然添加了进来。

炸糟瓜

前不久,在闽地“宣和苑”吃过一道炸糟瓜(闽台对黄瓜鱼的通称),值得一说,它明显带有传统红糟菜煎糟鳗鱼的印痕。宣和苑是一家老牌精工闽菜馆,在传承传统闽菜上不乏创新。它强调食材地道正宗、应时应季,在美食的第一道链条上下足功夫,肉腴虾米、厚皮鱼唇、陈年红糟……这些上佳食材使其菜品有别于他处。入菜的瓜鱼,是闽东三都澳模仿深海环境网箱养殖成功的,肉质和风味都接近野生。红糟选用三年陈酿,色艳味醇。这道菜是这样做成的:取一斤多的瓜鱼,刮鳞去肚洗净沥干后,砍下头和尾,鱼肉去骨取肉,切成约两指宽,条状,下少许虾油浅腌,然后在姜末、黄酒调成的红糟汁中抓匀入味,再裹上番薯粉,入锅油烹,捞出沥干后,再复炸一遍令其外表更加酥脆,装盘拼上首尾,在白盘上摆出鱼形。高温抑制了鱼肉中汁液流失,把肉汁和糟香封在其中,锁住鲜味。入嘴香酥脆嫩,鱼肉有嚼头,特别是那久违的“蒜瓣肉”,实在令人念念不忘。

以当下的眼光来看,红糟菜除了秀色可餐,无疑还是一种养生菜。古代药典里已经记载了红粬的功效,消食、活血、健脾、益胃等等,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发现,红粬中还含有不少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

别具一格的闽都红糟菜,显然拥有继续红丹丹下去的质地,红遍中国,红向世界。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相关热词搜索:酒香 中国 沉洲

上一篇:「战“疫”日记」是使命也是责任——商丘市中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杨亚飞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济宁知名律师   电话:0531-80961678
手机:18053115917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