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十年Android老用户第一次转iOS是什么样的体验?
2020-03-09 18:39:13   来源:东方头条   

中兴V880,是我见到的第一款智能手机,距今已有差不多十年的时间。

图源于网络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我见过许多智能手机,也用过许多智能手机。从不知名的山寨小厂,到三星、华为、苹果等国际大厂,我对手机,准确的说是对电子产品的热爱从未减退。从最开始的沉迷于大屏、操作方式带来的新鲜感,到自己尝试刷机、利用超级用户权限疯狂改造手机,而现在更多的是追求流畅、简洁的体验。这并不代表着我对它失去了兴趣,只不过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了而已。

那时候我还在用着带实体键盘的小屏非智能手机,俗称“棒棒机”,在我第一次看到智能手机时,我以为那只是屏幕很大的“棒棒机”,后来才在网络上接触到了安卓、iOS等新名词。从那开始,我逐渐从身边的人当中接触到了三星S2,谷歌nexus3等机型,但其实那时候我很中意的一款机型是HTC ChaCha,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的外观,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喜欢这部手机的原因。

图源于网络

图源于网络

真正意义上属于我的第一款智能手机是魅族MX3,32G联通定制版的熊猫机,跟许多人一样,我也是被Flyme系统和它的外观所吸引的。

仅存的包装盒

这部手机也承载了我搞机经历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刷机,第一次安装XP框架,第一次了解到Google服务框架……。后来又换了几部其他品牌的安卓手机,直到2019年,我第一次将我的主力机换到了iOS阵营,并不是孰优孰劣的问题,单纯的只是想体验一下iOS系统。现在我将我使用iOS以来的一些体验与Android比较,并分享给大家。

过渡动画

一直以来,iOS在系统动画方面是做的比较好的,不仅是因为iOS对于动画响应的优先级不同,大量非线性动画的使用也的确让整个系统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基本上手指在屏幕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相应的动画响应。举一个明显的例子,iOS在打开横屏应用时,动画会立即以横屏的方式展现出来,而Android不管是在冷启动还是热启动横屏应用时,都会稍微顿那么一下,然后再变为横屏。可观的是,近几年Android在动画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Google的带领之下,各大厂商基本上都用上了非线性动画,而且在许多细节上也做了相应的优化。

应用权限

相信在这点上很多人也深有体会,Android上一些应用不给某些权限则无法进入应用,而iOS上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不给权限也能进入应用,只不过某些功能可能无法正常使用。iOS对应用的权限控制上也是比较严格的,特别是像地理位置这种涉及隐私的权限。

推送机制

由于国内环境的特殊性,Android无法享受到iOS上统一、完善的推送服务,暂时只能靠各厂商自己想办法。好在2017年由工信部牵头成立了统一推送联盟,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最终能发展到什么地步、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iOS消息推送机制除了不需要应用长时间驻留后台而更加省电这一优点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任何APP都能获得推送,即使是某些404应用。在我的使用过程中还遇到过重复推送的问题,我想这可能是由于网络问题造成的。

微信callkit

Callkit的作用就是让你拨打和接听微信电话时可以拥有像使用系统自带电话一样的体验,我也是在换到iOS系统后接到微信电话时才知道这个问题的。不管是微信语音还是视频电话,在接到电话时,iOS上都只会出现一条和普通消息无异的消息提醒,在你没有解锁时是无法接听的。不像在Android上,微信电话都是以全屏的方式通知,且在锁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接听。当然Android上的实现方式和callkit还是有区别的,callkit可以将相关的通话记录集成进电话APP中,这无疑非常方便,但是Android上据我所知是不行的。当然这并不能怪在iOS头上,因为据说海外用户使用微信是没有这个问题的,不清楚微信是根据注册时所绑定电话还是绑定的银行卡来区分国内和国外用户的,而且其他类似应用比如hangouts也可以正常使用callkit。

hangouts可以正常使用callkit

解锁及支付

在iOS上几乎所有需要用到解锁及支付功能的应用都可以调用faceID或者touchID,不会像Android上出现某些品牌的手机无法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指纹支付功能,就比如说pixel系列,是无法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指纹或面部支付功能的。当然国内绝大多数手机可以正常使用,但是要知道前几年华为手机的大部分型号是无法使用微信的指纹支付的,导致当时有些厂商甚至将支持指纹支付当做产品的卖点之一,我个人也是很在意这个这个功能的。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和Android的开放性有关,尽管Google是有一套关于指纹支付标准的,但是奈何腾讯和支付宝并没有执行,而是各自为营,搞自己的一套标准。

应用内购买

前两年iOS应用内购这个问题在网上引起了较广泛的讨论,典型的就是微信打赏作者要被Apple抽成30%,许多人觉得Apple太霸道,我在这里不讨论谁对谁错,单单说一下所造成的影响。对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iOS端的kindle APP内无法购买书籍,只能通过网页或其他方式购买。其他的比如说一些服务的会员在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上价格不一样、同一款游戏在两个平台数据不互通等,一定程度上都有iOS应用内购的影响在里面。

账号体系和云服务

两家都有非常强大的云服务,且功能都非常相似。Android上可以同时登录多个Google账户,且在Google Play和其他使用Google账户登陆的APP中可以自由切换,但是在App Store中切换账户需要先退出现有账户才能登陆,而且使用美区AppleID登录App store是没有中文界面的,但是相比国区多了一个Arcade部分,这是Apple新推出的一项游戏订阅服务,首月免费,之后4.99美元一个月,里面的游戏无广告且无应用内购,不知道以后国区会不会引入这项服务,以后有机会的话写一篇Arcade的文章。

Apple Arcade

美区整体上应用也会更加丰富,而且大部分国内常见应用都有在美区上架,但是像网易云音乐和哔哩哔哩这类应用很多都没有上架美区,不过这也问题不大,在国区下载好这类应用后切换回美区也是可以正常更新所下载的国区应用的。还有就是在设置中所登陆的iCloud账户并不会跟随AppStore账户的变化而变化,且在执行完换区操作后,Apple music中的音乐缓存会被清除。在iOS上使用Google云服务也是没有问题的,可以正常同步Google账户中的联系人,但是在照片备份上由于iCloud是集成在iOS系统中的,所以可以后台自动同步你的照片,但是在iOS上使用Google photo的话就达不到iCloud的体验了,必须要打开Google photo应用才会开始同步。总体来说,我觉得Google账户的使用范围更广,很多第三方应用也可以使用Google账户登录,且与自家系统的结合度更深。

文件传输

Android在文件传输方面比iOS方便很多,相信用过这两个系统的人都深有感悟,Android手机完全可以当成一个U盘来使用,而iPhone就没有这么方便了。但是这对我的影响很小,因为我很少有将手机连接电脑进行文件传输的需求,但是在某些突发状况下应个急还是很有用的。

一些人性化设计

Android:

计算器

iOS上自带的计算器应用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看不到运算过程,在你点击运算符之后,你就看不到也不能修改你之前输入的内容了,当你计算多个数字相加,想检查一下前面的输入内容是否正确时,不好意思,并没有这个功能,所以我不得不去寻找其他的计算器应用。

闹钟

iOS上修改闹钟,需要先点击左上角的编辑按钮,然后再点击相应的闹钟,才能进入闹钟修改界面,而不是像Android上直接点击你想修改的闹钟就可以了。

从锁屏界面上划进入桌面

在Android上,你只需要从任意位置上划即可进入桌面。但是在iOS上,你得从底部小白条上划才能进入桌面,从其他地方上划则是查看旧的通知(当然前提是你有旧通知)。

从底部上划进入桌面

从中间上划查看通知

iOS:

电话铃声自动变小

iOS上电话铃声响起时,当iPhone检测到手机前面有人,铃声则会自动减小,这是我觉得iPhone上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总结

就我的使用感受来说,我认为不管是软件生态还是硬件生态,Apple都是要优于Google的,单就iOS和Android系统来说,我认为iOS系统的使用体验也是更加优秀的,主要是在应用体验的一致性、APP质量、对于新系统特性的支持度和跟进速度方面。但是在我的使用过程中,iOS上软件闪退和出现系统bug的几率并不比Android低,不知道是不是iOS13的原因,特别是在打开引导式访问玩和平精英时,有很多次毫无征兆地闪退,有时真的会有怒砸手机的冲动。

文章到这儿就基本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相关热词搜索:体验 用户 Android iOS

上一篇:华为高管意外泄漏P40 Pro外观 左上角特殊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济宁知名律师   电话:0531-80961678
手机:18053115917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