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一寸自有一寸强,找到乐趣便无妨 | 松下LX10数码相机使用体验
2020-03-15 02:29:32   来源:东方头条   

只要偶尔浏览摄影论坛便不难发现,某些帖子中时不时会有「半幅」「残幅」「全幅」这样的字眼出现。有些发言往往是对「全幅」以外的相机产品嗤之以鼻,时常流露出「既然要搞摄影,不如一步到位入全幅」的优越感。

2018年初,我卖掉了2年前购置的二手索尼A6000(APS-C画幅)微单,半年后,我在重新选购相机的时候,潜意识里或许出现过这样的声音:「既然你已经卖掉了一台半画幅微单,难道还要把它再买回来吗?」

于是,我把相机从A6000升级成了A7(全画幅)。然而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个决定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看起来都不够理性。

正如老鸟们所「教导」的那样,全画幅相机出片后期余地更大,得益于感光元件更大,画质也有一定的提升。但老鸟们似乎很少提到,全画幅相机除了更重,与之搭配的镜头价格也更昂贵。拿很多人常说配备「一镜走天下」的镜头作为对比,半画幅的18-105镜头可能3000出头即可拿下,全画幅的24-105镜头价格要高出2倍有余,更不要说潜在的不同焦距广角、定焦镜头的开销了。

换句话说,时隔2年后我终于意识到,并非所有「好」的东西都适合像我这种资金有限、专业程度不足的普通用户。事实上,即便租赁镜头可以尽可能降低使用成本,但如果平时对摄影钻研不够,也很难充分发挥高素质镜头的优势。当然,有了它们的加持,瞎猫撞上死耗子是存在一定可能性的,不过投入产出比依然很低,想要拍出好照片,技术和意识依然是第一位的。

过去一年,我与同事游走于长望浏宁,采访了数十位非遗传承人,在增加对摄影工作的理解同时,借助工作之便偶尔也会用手机拍些花絮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认可。

最近一个多月,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没有继续拍摄非遗题材,而是把目光更多放在城市生活上。在持续不断的暴走过程中,我竟然迎来了一波手机拍照「创作高峰」,而这也鼓励我重新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技能。

「热情」或者说「欲望」是第一位的。我平时的工作和生活通常远离市中心,每日通勤也很少借助公共交通,因此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过年前一周,为了拍摄春节主题的照片,我和同事每天保持步行20000步以上,穿梭在大街小巷寻找值得记录的画面,极大激发了我对摄影的热情。

好用的软件带动拍摄频率增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于构图能力一般,我很少一步到位拍到满意的图片,因此长期依赖滤镜作为辅助。我先后用过VSCO、Snapseed等后期软件,但要论出图效率还是得打开自带滤镜的Foodie、NOMO。年初发现FIMO内置的一款滤镜很对我胃口,便将其当作首选,近期出片量明显高了很多。

轻便的器材让摄影变得更容易。相比单反,微单已经轻了不少,不过搭配部分镜头(如16-35广角镜头)后重量同样可观。对于摄影水平不够自信的人来说,微单拍照带来的心理负担容易劝退,长此以往就成了恶性循环。虽然平时手持iPhone X和Xr两台手机,但我更偏爱用前者拍照,无它,持卧更轻便,拍照不惹眼。如此看来,年初果断置换手机的决定是正确的。

不过手机拍照再方便,也存在细节数码涂抹重、夜拍翻车概率高(大多数老款手机不可避免)的缺陷。摄影圈有句老话,「底大一级压死人」,即便专业玩家眼中完全不能打的卡片机,其1英寸的CMOS感光元件也比目前的顶级拍照手机(最新发布的小米10 Pro数据为1/1.3)大,理论上可以保留更丰富的细节,裁剪、后期的空间会多一点。

这也是我最近租赁富士XF10和松下LX10两款便携式数码相机的原因。需要说明的是,XF10是一款APS-C画幅相机,可它给我的体验实在一言难尽,目前拍摄的200多张照片居然挑不出一张满意的。根据论坛的说法,想要用好它需要掌握更好的技术,像我这种只会自动对焦其他各种不会调的人,可能还不够资格使用。

今天下午,趁着外面天气不错,我带着LX10外出试拍了几十张照片,并且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在和朋友的沟通中,我对它的优点概括如下:色彩还原度比较高,和人眼看到的差不多;对焦很快,24-72焦段包括了常用的四种(24、35、50、72)焦距;最大光圈1.4以及内置的多种滤镜及情景模式,确保了直出分享的可能性。

除了网友普遍提到的容易进灰,我还发现了LX10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比如电池续航一般(80张照片耗电三分之一);便携尺寸造成的机身按钮较小,手大用户操作感觉有些别扭;设置菜单层级过于复杂,想要用好它估计得认真看一遍说明书……上述问题或许是导致LX10数据上不输索尼黑卡系列,却在市场知名度和保有量等方面落后的原因吧。

话说回来,我之所以考虑租赁(未来可能正式入手)类似于LX10这样的便携式数码相机,一方面是前阵子听播客「跟宇宙结婚」时,主播青年老师极力推荐这台机器给我留下了印象;另一方面是在逐渐熟练手机拍照之余,仍然想把相机拍摄这一块捡起来。既然微单暂时心理上有些没底,那不妨先用卡片机练手,找感觉、练技巧,最重要的当然是重新发现摄影的乐趣。

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总结的都是近期拍照收获的一些心得体会,整理成文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经过这番尝试,我对手中的器材搭配有了初步规划,几百块租金总算没有打水漂。接下来就该大量尝试了,希望今年的手机相册比往年都要好看。

相关热词搜索:一寸 无妨 松下 自有 乐趣

上一篇:马歇尔最小的蓝牙音箱STOCKWELL二代比一代的音质有提升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济宁知名律师   电话:0531-80961678
手机:18053115917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