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正文

危与机并存!疫情下车企的自我"救赎"之路
2020-03-17 23:21:02   来源:东方头条   

“危险”和“机遇”并存

渡过危机的最好途径就是化“危”为“机”

中国农历鼠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备受瞩目。

从长远来看,这场疫情改变的不仅仅是某些同胞的命运,它可能还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响着许多人的消费心态和消费方式,从而给我们的商业形态商业策略带来连锁反应。

这一变化之于汽车行业,会在触发汽车营销方式变革的同时,也带给汽车主机厂内部更多思考——我们传统的产品力、品牌力、营销力等,是不是存在很多一叶障目或自以为是的环节?

如果仍旧不改变,会不会在当前形势下,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销量已经从1月份的同环比下降20%,到了2月份的下降80%,基本上已经触底。而更无奈的是,3、4月份很可能还将维持这一态势。

而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增量已经出现了急剧萎缩,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基本饱和,到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出现8%左右的下滑。

但与此同时,传统车企的生产经营规模却还在扩大,再加上新创汽车企业的大量涌现,一时让这个市场处于“混战”的状态,市场及产品竞争之激烈达到空前规模。

试问,一个本就亟需优胜劣汰的产业,在疫情到来后会产生变化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反而会加速淘汰进度。

近些天有很多朋友推测,疫情结束后,汽车市场会出现“积量爆发”的情况,就像2、3月份房地产的刚需销量增长一样,“小阳春”也会发生在汽车行业。

但我们冷静思考下,即便在2019年下滑的情况下,中国汽车月均销量也至少200多万辆,那这波“小阳春”与失去的几个月销量相比,是否只能算是“安慰奖”呢?

再加上现阶段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其他因素,给我国宏观经济环境造成影响,进而也影响了整体国民消费购买力。

那么除了市场新增率下滑外,“存量市场”竞争下的换购率也出现延迟。可以推断,接下来几乎所有车企的日子都很难过。

而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生存都是摆在第一位的,眼下环境带给企业营销体系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我们也会看到,即便受疫情影响线下卖车几乎停滞,但线上导购、直播卖车等“云销售”方式正在兴起。为了能产生更好的吸引客户注意,车企老总们都亲自出马“带货”。

且不说实际产生的成交效果如何,但凭车企在营销方式改变上的反应速度和尝新勇气,还是非常值得点赞。

虽然从目前外界反映来看,汽车由于是大宗商品,线上成交效果差,但至少车企品牌和产品的宣传意义已经达到。

此外,包括很多合资、自主品牌在内的车企,在2月份都纷纷出台了“经销商扶持政策”,不限于降低销售目标、增加金融贷款优惠以及增加经销商返点及推广费用等。

渠道政策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厂商关系仍然是深度捆绑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克难关。

但另一方面,笔者认为有一个营销现象却是要注意的:最近不少车企为了应对疫情病毒扩散,并且强调车辆内的空气质量安全,推出了类似在空调内加装了“紫外线杀毒系统”、“冠状病毒净化装置”等等。

其实在当前特殊情况下,产品需要卖点和噱头大家都能理解,不过这些加装设施能否产生实际作用,还得由专业机构测试才能得出结果。

但某些车企在尚未得到测试结果前就过度宣传,难免让人觉得在蹭热点、说大话,这反而很容易引起外界对品牌的反感。

而且将来一旦因为这项新功能产生任何消费纠纷,对企业以及品牌的伤害更大。

毕竟与快消、互联网、金融等产业不同的是,汽车是高精密度制造工艺产业,严谨永远不会错。

时代在变,我们应变。除了产品研发体系需要市场化及合理化外,车企当前最急迫的工作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今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发展策略。

而且在创新营销模式探索以及强调服务的细致化,才是市场获客的关键。希望经过此次疫情后,汽车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健康、更沉着。

相关热词搜索:之路 疫情 并存 下车 自我

上一篇:BBA最强对手来了:2.0T+8AT+后驱,豪华中级车搅局者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济宁知名律师   电话:0531-80961678
手机:18053115917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